阿涛ckann

想嫁三爷会资深会员

【王凯】用正确的姿势爱正确的人

小山黄岛:

这篇,我不会再删了。

之于我个人而言,有个flag,给谁写了纯表白文,立马有新墙头出现。

当然,这是句玩笑话。

 

自学会了写所谓“文章”开始,就学习何谓“刀笔”,何谓“文人操守”,奈何岁月悠长,时至今日网络时代,人们已经开始日渐小视而多践“言语之伤害”,用不到140字的只言片语,将自己伪装成一群暴民,假“正义”之名,行“政治正确”之事,根本不畏惧什么“操守丢了一地”,因为今日的这些人,已不会写“操守”二字。

同样,在报业凋敝,媒体要用“出格出位”来博大众眼球的现今,每一个用着“公众”号,在“公众”平台上发表文章、意见的人,已然不是什么“精神领袖”,更请不要呼唤他们为“公知”——这样的两个字中,他们或许只占了“公”,绝无半分所谓“良知”。

而受害者,有些时候被历史证明并非“受害者”,但更多时候,风浪过去,留下的,有多少人关注他们的后续?有多少亲亲热热的粉丝继续拥戴?又有多少人在风暴中心走出了困境,成为屹立不倒的不倒翁?

且,更多事情,根本就没有什么“是与非”!

零几年某照片事件,主角有什么错?这几年大大小小的娱乐新闻公关事件,主角放到生活里,就真的是该死的人吗?更何况,我们现在关注的这位,又怎么了?

一个“事件”的产生,不问真假,甚至不问公私,直接上水军开伤害,即使这样,还有一些小妹妹们叫嚣着“脱粉”——粉丝群体本就是三月一变,向来无定,给出的经济效益其直接受益人也并非只有“偶像”一个人,说实话,真的要脱粉默默关掉显示器一言不发即可,你多说一句“老子瞎了眼”,是想表达什么?

争取话语权,是每个现代中国人都特别想做的事情,因为中国人太多了,世道太乱了,谁都想一呼百应揭竿而起,有了微博有了LOFTER,有了微信等等,平日里无人可说的话终于有了能说的地方,于是回到前文,大家用流言蜚语进行一场场起义,以漫不经心的姿态伤害一批又一批的“事件主角”,等关掉WiFi下了线,戴上生活的那层面具,桥归桥路归路,十几年后甚至根本不记得,自己还骂过这样一个叫“王凯”的人。

这是大形势,是无可奈何令人悲愤的大形势。

 

再谈小环境。

抛开我个人是不是腐女不谈,我之前妄图写过一个娱乐圈有关的文,仗着自己所学稍有挂钩,也曾想带着点“科普”意味的谈谈那些所谓“公关”的规则名目。

后来失败了,是因为笔力实在不到,再者大家对于各种传闻或者实证多多少少有所了解,可能不会比我少,班门弄斧失了意趣,干脆坑掉。

但无论如何,有一点大家都能达成共识,即他们,无论作为明星或者演员,身处的环境之复杂,甚至恶劣,都比平常人的处境要更可怕一点。一言成名一夜成黑,每一个站在灯光下的人背后那团阴影里藏着的,都可能是一个团队,甚至一个公司。有单纯的经济运作,在俊男美女辈出的圈子里,必然就会有不单纯的经济运作。

而圈子里最污最恶心的几盆脏水之一,就是所谓“you know what”的水下规则,离婚小三这些尚有道德先锋在争议,吸个毒甚至都有法律与民意的交锋,整容相比于前两个都不算事儿,这些板上钉钉的具有“事实”烙印的事情,在公关的运作下,都可以在一个月内息事宁人。可怕又可悲的是,偏偏有些没有证据的、界限模糊的“猜忌”,会形成更大的阴影。

舆论?纸面上的舆论在这种事情面前算是轻的。

举个可能过分解读的例子来讲,这就好比医闹闹出命案传闻,以后每一台手术之前都会有家属问:“医生,您是治死过人吗?“

大家会说,家属有病,怀疑主义者,人心没有那么险恶。

可其实,很多时候都是如此,出发点并非“险恶”,可能只是好奇,可能有点不甘,可能管不太住自己的嘴巴,最后就造成了一次不大不小的伤害。

针刺不过十分之一秒,留下的痛感超过三秒,四亿多网民,就算关注这件事的只有几十万几百万人——我算术不好,大家自行按计算器罢。

 

最后论个人。

首先我腐,不代表所有的粉丝都腐。有好这一口的,就肯定有厌恶这一口的,世界那么大,甜党咸党尚要打口水仗,粉丝和腐圈偶尔撕撕逼,只要不骂正主,权当娱乐,无何不可。

那么问题就来了。

我腐是我有毒,我不会逼着别人吃我的药,我也不想听到无端的指责,更不想见到无差别的攻击,对我个人,我心情好,一笑置之,对我喜欢的人,拼尽全力,也要支持维护。

我圈地自萌,不打扰正主,这是我作为一个腐女的态度。

我奋起反击,写文说话,这是我作为一个粉丝的态度。

请大家不要单纯的讲“眼不见为净”,恶言逼迫得善意不敢发声,这无疑是最坏的局面。

一句,两句,一百句,量力而行,请让你支持爱护的人知道,还有人支持他,还有人惦念他,我们都是不倒翁里的定心针,哪怕于他而言,我们可能都是陌生人。

 

最后的最后,一些纯属个人感言的絮叨。

我到底为什么喜欢王凯这个青年男演员,不谈追星,因为我是个吝于投入狂热情感的孤僻人,只谈圈粉。

《北平无战事》一眼万年,那时还不知道他叫“王凯”;《伪装者》尽管我抱有对马桶台的偏见和对卖给我安利的同学之不信任,以及后来对剧的一点不满,但我仍然承认,这是一部及格了的剧,最起码主演无一失手,服道化堪称完美,有看点有卖点,我喜欢里面的每一个演员,认识了王凯,开始了解他;《琅琊榜》比《伪装者》稍早进入视野,投入了更大的期待,作为孔导的迷妹最后依旧感谢每一个演员,这是一部精彩纷呈的剧,也是由此,彻底被王凯的演技折服。

颜值、演技,两点有其一都可以让我心生喜欢,更何况两点皆有。

还有最妙的,这个人的“采访性格”。

之所以叫“采访性格”,是我姑且承认在采访时表露出来的可能不是最真实的自我,但已是我们隔着屏幕能看到的,最直白的他们了。

依据对话里的王凯,我以我浅薄地目光,断定这是一个能够为理想迈出一步、在现实无奈的逼迫下敢于高度完成一个不合心角色、在表演一事上有热情肯下工夫、在表演之外谈吐不错有些内涵的青年演员。

官方吗?并不。

他们站在舞台上、镜头前“众生孤独”,我们坐在屏幕外、舞台下“感同身受”,他在努力的争取着自己的话语权,却有一些“我们”要为了自己的话语权去伤害他。

哪怕这是所谓代价,哪怕乐观的想“风浪具为筛子”。

我仍然心疼,痛其不幸。

 

——水至清则无鱼,难道至浑就能生存了吗?

愿每一个喜欢王凯的妹子都现世安稳,愿王凯坎坷牵绊,终能到达理想,一路向荣。

 

2015.11.30

评论(9)

热度(996)
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